前言:2025年全球科技巨頭在AI算力布局呈現顯著分化:Meta宣布啟動超200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AI數據中心建設計劃;
而微軟作為OpenAI核心支持方,卻在同期突然取消部分AI數據中心租約。
這種[激進擴張]與[戰略收縮]的碰撞,折射出AI基礎設施競賽已進入資源整合與風險管控並行的新階段。
作者 | 方文三圖片來源 | 網 絡
微軟AI數據中心項目計劃[刹車]
據相關報道,微軟已取消了與至少兩家私人數據中心運營商簽訂的數百萬瓦特(MW)的租約。
伯恩斯坦的分析師馬克ⷨ마𗦌出,這一消息可能表明市場需求疲軟,尤其是在主要雲端運算公司發布了業績不佳的季度報告之後。
然而,這也反映了微軟在過去幾年中大規模擴建容量的策略。
微軟曾經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而付出了巨大努力,並且在尋找合適的容量方麵遇到了困難。
據TD Cowen的分析師所言,微軟公司已終止在美國若幹地區的數據中心租約,此舉可能揭示了該公司在AI基礎設施領域麵臨供應過剩的風險。
這一現象的成因在於,微軟在擴展其AI基礎設施以應對需求的急劇增長時,不幸遭遇了供應過剩的問題。
科技自媒體[共識粉碎機]分析指出,微軟公司已決定關閉位於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和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兩個數據中心。
關閉基諾沙數據中心的原因是微軟不再參與星際之門項目,計劃將該中心轉移,導致項目推遲三年;
而亞特蘭大數據中心的關閉則是因為對當地需求的過度預估,導致項目推遲一年半。
此外,微軟還暫停了將已簽署的資格聲明(SOQ)轉換為租賃協議,並將國際支出轉向美國。
實際上,微軟的這一決策並非毫無預兆。
TD Cowen通過渠道核查發現,微軟先前已放棄多個市場中處於早期或中期談判階段的多個100MW交易,並讓超過1GW的意向書(LOI)過期。
同時,微軟還放棄了至少五個位於主要市場的一線城市的已簽約地塊。
TD Cowen當時指出,微軟放棄潛在數據中心容量和土地收購的規模之大,表明其最初應對的主要需求信號已經消失,其對容量的興趣轉變可能與OpenAI有關。
在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微軟表現得尤為積極,其中Blackstone旗下的QTS獲得了大部分的容量。
2024年第二季度,超過1000億美元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預租賃中,微軟占據了59%的份額,金額也超過了1000億美元。
然而,微軟在澳大利亞、西班牙和英國的放緩跡象尤為明顯,這一點已在SemiAnalysis的數據中心模型中得到反映。
麵對市場的質疑,微軟公司回應表示,將繼續執行其800多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但同時承認可能會在某些領域進行戰略性調整或適度放緩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Meta計劃建全球最大AI數據中心
相較於微軟的迅速調整策略,Meta公司正籌劃建設一個專門用於其AI項目的全新數據中心園區。
近期,多家國際媒體報導,Meta正與私募巨頭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牽頭的投資者商討一項高達35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建設融資事宜。
據外媒透露,Meta與投資者就350億美元的巨額融資進行洽談,該融資由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主導,預計將提供大部分資金,私募巨頭KKR集團亦可能參與投資。
根據該園區對芯片數量和電力需求的預估,該項目的規模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成為同類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據了解,Meta的新數據中心園區將極為龐大,預計將是該公司CEO馬克ⷧ 伯格於今年1月提及的路易斯安那州AI數據中心的數倍,後者據估計長度約為4英裏(約合6.4公裏)。
據參與討論的內部人士透露,Meta高層正在討論該項目最終可能需要5到7吉瓦(GW)的電力供應。
Meta公司表示,今年的資本支出將提升至600億至65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近70%。
但目前尚不明確,新的數據中心項目是否會在今年開始投資。
紮克伯格曾表示,鑒於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周期較長,他[寧願提前建設容量,以防需求過早來臨,也不願錯失機會,等到需求爆發時才開始建設。]
分析人士認為,Meta正在為滿足其數十億用戶對生成式AI需求的激增做準備。
目前尚不明確Meta是否會自行建設這些設施,與外部開發商簽訂合同,或是與Oracle或CoreWeave等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合作以協助建設和運營。
Meta使用自己的數據中心,並從Amazon Web Services和Oracle等雲服務提供商租用AI服務器。
Meta可能需要簽訂一份長期的數據中心租約以確保園區的安全,但它無需承諾購買一定數量的AI芯片。
數據中心計劃投入資金越壘越高
去年年末,馬斯克的xAI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建成了一座堪比[算力核電站]的數據中心,利用10萬塊英偉達H100先進GPU組成的強大算力集群,使得Grok-3的訓練速度比前代提升了10倍。
今年1月,OpenAI、軟銀集團和甲骨文宣布合資成立一家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新公司,計劃在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
其中德克薩斯州首批數據中心的建設已經開始,建成後將移交給OpenAI,用於訓練新一代模型。
2月4日,Alphabet Inc.,即穀歌的母公司,公布了其第四財季的財務報告。
在隨後的財報發布會上,穀歌宣布,計劃於2025年投入750億美元用於資本支出;
其中2025年第一季度的資本支出預計將在160億至180億美元之間,此舉旨在支持穀歌服務、穀歌雲以及穀歌DeepMind的業務拓展。
投資的主要部分將用於服務器的購置,其次是數據中心的建設。
另一行業巨頭亞馬遜,預計在2025年其AI資本開支將達到1000億美元,這一投資主要用於從IDC向AIDC的轉型。
亞馬遜的首席執行官安迪ⷨ𓈨忥訲ᥠ𑩛議中指出,這些支出主要與AWS相關,旨在滿足對AI服務的需求,並支持北美及國際市場上的技術基礎設施。
此外,法國宣布將向AI領域投資1000億歐元,包括建設一個1吉瓦的數據中心;歐盟在未來五年內也將投資2000億歐元。
印度首富穆克什ⷥ𗴥舥在印度建設一個3吉瓦的數據中心,號稱[全球最大]。
然而,韓國也在籌備建設一個3吉瓦的數據中心,預計2028年完工,該項目背後的投資集團與LG關係密切。
對大規模投資AI基礎設施必要性的質疑
DeepSeek通過一係列算法優化和工程創新,顯著降低了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成本,並在有限的計算資源下實現了卓越的模型性能。
這一進展引發了對大規模投資AI基礎設施必要性的質疑,並使得投資者對科技巨頭在AI基礎設施投資以及資本支出與回報方麵的前景感到憂慮。
華爾街見聞早先報道,今年2月,埃隆ⷩ欦聾對Atreides Management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加文ⷨ 發布的一條關於AI模型競爭路徑的推文表示讚同。
該推文預測,未來僅需2至3個巨型數據中心即可滿足95%的計算需求。
市場再次對大型模型的商業可行性表示擔憂。
例如,DeepSeek推出的V3與R1型號所實現的計算效率提升,被誤解為計算需求總量的減少,而微軟終止數據中心合同的事件則被誤讀為計算能力供應過剩。
過去的資本開支更多地用於搶占市場份額,資本回報周期較長,而未來將更傾向於投資於高性能計算卡,以期獲得更短的資本回報周期。
盡管微軟、Meta 和亞馬遜公司已承諾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用於訓練、開發和托管AI服務的數據中心,但批評者持續指出,AI缺乏切實可行的應用場景。
盡管科技巨頭們在AI領域進行了巨額投資,但目前尚難以見到顯著的商業回報。
這導致華爾街開始感到焦慮,迫切希望了解何時能將AI的巨大潛力轉化為實際利潤。
在過去20個月中,僅有 ChatGPT 和 GitHub Copilot 這兩款產品取得了顯著成功。
華爾街分析師們認為,除了這兩款產品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可見的成果來證明這些巨額投入是合理的。]
巴克萊方麵指出,華爾街分析師們預計到2026年,大型科技企業每年將花費約600億美元用於開發AI模型。
但到那時,每年由AI技術產生的收入僅在200億美元左右。
巴克萊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還強調,這樣的投資規模足以支持1.2萬種與OpenAIChatGPT 規模相當的產品。
然而,是否真的需要12000個與 ChatGPT 規模相當的產品,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結尾:計算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更加均衡地分布
中國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再次加速增長。
阿裏巴巴在財報中一改以往的保守態度,宣稱將在未來三年內向雲服務和AI硬件基礎設施投資3800億元人民幣。
字節跳動、騰訊等公司也加入了獨立AI應用的流量競爭。
每個市場參與者都相信計算能力的總需求將持續增長。模型訓練將需要越來越大的智能計算集群,但有資格參與的公司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模型推理不需要如此龐大的單一集群規模,但它正在成為計算能力的主要需求。
騰訊科技:《微軟[砸盤],Meta[救市]:2000億投建數據中心,5年後建成》,創業資本匯:《Meta洽談巨額融資布局數據中心,AI[燒錢無上限]?》,美股投資網:《美股重挫!微軟撤掉兩個AI數據中心引發擔憂》,環球零碳:《投資100億美元建AI數據中心,Meta尋求核能合作》,未盡研究:《為什麽微軟在退租數據中心,阿裏卻相信AI爆發遠超預期》,AI學家:《國內資本動輒數十億投資,華爾街卻不敢給了》,美投investing:《Meta被曝要投資2000億美元數據中心》,半導體產業研究:《AI數據中心的能源困境(五):資本支出的狂潮》
原文標題 : AI芯天下丨產業丨Meta計劃建全球最大AI數據中心,而微軟項目“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