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董事長吳炳新:疫情防控成果堅定中醫藥方向信心,放棄直銷換道新零售


《關於濟南市新冠肺炎防控專項擬設立研究方向和牽頭單位、參與單位的公示》文件
3月3日,三株集團董事長吳炳新、三株醫院院長牛紀江、三株生物研究所所長孫筱琳一同接受《新浪潮》專訪,就微生態製劑等相關問題進行回答。吳炳新表示,在新的一年,堅定走中醫藥的方向。同時,將放棄直銷換道新零售。

立足於微生態領域
3月4日,國家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發布的治療措施中,在“其他防治方案”中再次提出“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病毒感染”。據悉,自第四版試行診療方案首次提出充“微生態製劑”這一概念後,便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病毒感染以後,往往也有微生態的失平衡,導致細菌繼發感染,所以微生態平衡能夠減少繼發感染。”
而三株正以“微生態製劑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應用集成”的參與單位加入新冠肺炎防控專項的戰疫中。
這一項目是由三株主動上報,還是相關部門提出這一方向,邀請三株參與?
吳炳新:是我們主動上報的。自1993年開始,三株便以益生菌多菌共生發酵技術和益生菌多菌共生發酵中藥技術為核心產業,可以說是在微生態製劑中的第一家企業,當我們知道這一研究方向與新冠肺炎的防控息息相關時,我們便主動與相關部門聯係。在疫情期間,做到安全生產,科學防控。
據悉,“微生態製劑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應用集成”這一研究方向的牽頭單位是濟南市傳染病醫院。請問,三株作為參與單位,與牽頭單位存在一種怎樣的工作關係?
牛紀江:新冠肺炎目前屬於一種新型的傳染病。所以這個項目的總牽頭單位由濟南市傳染病醫院擔當。這個項目重視中醫和發酵技術的作用,三株兩者兼備,可以達到1+1>2的效果。並且,三株的產品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
公示中明確研究方向需要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目前,是否已經找到具體的合作單位?
孫筱琳:說明一下,我們並不是單純因為疫情之下的這一研究方向而去加深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這20多年來,我們一直與高校、科研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比如是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大學等,雙方進行橫向聯合。這次提出的“微生態製劑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應用集成”隻是一個應急性的項目。在此之前,三株一直整合資源,立足於自身的同時加深科研方麵的合作。
在微生態製劑這個領域,省內還有其他研究單位有這個方向嗎?
吳炳新:微生態製劑的範圍很大,打個比方,酸奶也算是微生物製劑。山東省乃至全國範圍,有很多研究微生態製劑的單位,隻是每一家的具體益生菌或不相同。雖然是同一個方向,但是菌的類別不一樣。在益生菌多菌共生發酵技術和益生菌多菌共生發酵中藥技術方麵,三株是始祖企業。
微生態製劑不止用於臨床
那麽,微生態調節劑具體是什麽?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2月10日撰文顯示,微生態調節劑 (Microbioecologics)是根據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其代謝產物或生長促進物質所製成的製劑,通過酶作用、抗菌、黏附定殖及生物屏障等作用來調整和保持微生態平衡,改善宿主的健康狀態。微生態調節劑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以及益生菌與益生元的混合製劑合生元等。
在孫筱琳看來,微生物製劑的概念隨著時間不斷的豐富延伸。“微生物製劑是一種新業態的學科,它可以有效的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腸道平衡。有效地防止繼發性感染,降低病死率。”
作為微生態製劑領域的佼佼者,2月2日,三株集團通過濟南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或疑似患者及醫務人員捐贈價值100萬元的“五株王”微生態製劑。

提到三株,就很容易讓人想起三株口服液。這款產品在三株的研發中占有什麽地位?
吳炳新:1993年,三株公司第一個微生態製劑產品三株口服液研發成功上市。此產品的研究,經曆了微生態學初期與發展的整個曆程,結束了有關微生態製劑關於死菌與活菌的理論之爭,突破並發展了微生態學的理論。可以說,三株口服液的研發成功,使中國廣大的民眾了解了什麽是益生菌製劑,向國人普及了微生態知識,對微生物有了顛覆性的認識,細菌有好壞之分,益生菌是能治病的。
目前,中藥發酵技術在國際上被認可嗎?
吳炳新:三株益生菌多菌共生發酵中藥技術,模擬人體消化分解過程,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采用人體腸道內的多種益生菌,體外預先對中藥進行消化、分解和轉化,由大分子酶解轉化為人體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質。截止2018年12月,益生菌多菌共生發酵中藥技術已獲包括歐盟、韓國、中國在內的32項國內外專利認證,還有52項正在申請中。
近期,三株已經捐贈百萬元微生態調節劑。這裏所說的調節劑,是三株的特色產品嗎?
牛紀江:此次捐獻的五株王口服液,是一款代表目前微生態領域前沿技術的產品,也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威脅,通過調節人體腸道微生態,從而提高免疫力的理想微生態製劑。
該微生態調節劑是否已經在臨床治療中使用?效果如何?
孫筱琳:這款產品是一種普遍適用的健康產品,可以促進體內微生態平衡。不僅可以用於臨床,更適合日常使用。
放棄直銷改走新零售
對於中醫藥研究領域,三株走的雖不乏坎坷,但一直堅定有力。2018年6月17日,由三株集團主辦,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天然藥物)發酵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的第一屆發酵中藥節在濟南隆重開幕。2019年6月16日,第二屆發酵中藥節再次在濟南舉行。吳炳新創建三株,在中國普及了微生態學知識,讓中國的老百姓知道細菌有好壞之分,益生菌可以治病。
疫情當前,中醫藥持續散發魅力。作為一家拿到直銷牌照的中醫藥企業,此時的三株更加堅定。一方麵,堅定中醫藥方向,發揮特有的優勢;另一方麵,從銷售模式上來說,三株已經不再把直銷作為一個必選方向,而改為探索線下店鋪與線上會員相結合的新零售。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表現出色,對於三株這樣弘揚中醫藥為特色企業也是個利好。三株就此是否更加堅定自己的方向?
吳炳新:自三株成立的那天起,就與發酵中藥學有著不解之緣。截至目前,三株已經獲得專利32項,還在申報的還有50多項。雖然已經走過了27個年頭,但我們的產業才剛剛開始,三株會堅定的走中醫藥道路。
對於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治的表現,您怎麽看?
牛紀江:在這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下,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製。這不僅堅定了三株走中醫藥路線的決心,而且在中醫的治療技術上帶給了我們信心。作為一個中醫藥人,我很欣慰。中醫藥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沉澱,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瑰寶。同時,疫情也更新了人們對中醫的看法,提高了對健康理念的認識。
您如何看待這次疫情對於整個直銷行業的影響?企業能不能從中找到新的機會?
吳炳新:在中國,直銷是一種常態的營銷模式,經曆了從限製到放開再到限製的一個過程。目前,我對直銷行業並不看好,並打算從今年開始放棄直銷,積極的探索新零售模式。初步考慮選用線下店鋪與線上會員相結合的方式,將線上線下聯係在一起。這樣不僅方便消費者購物,也增加了生產者的靈活性。今年,三株也會立足於大健康係統,在新技術上不斷地探索,打造一種特有的創新模式。這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三株會不斷地研究進步。
留言0